11月16日,由湖北省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主办,湖北文理学院承办的2024年湖北省应用型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湖北襄阳召开。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戴伟出席研讨会并讲话。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处负责人和来自省内32所应用型高校、企业的100多位代表参加研讨会。

戴伟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指出,湖北应用型高校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围绕教育强国“六大特质”和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结合应用型高校的特点,在提升科技支撑力上下功夫,在提升社会协同力上下功夫,在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上下功夫,在统筹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关系问题上下功夫。戴伟强调,湖北应用型高校要面向湖北产业需求,狠抓学科专业动态调整;要坚持立足地方、扎根湖北,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聚焦湖北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湖北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吴超仲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及联盟高校对学校长期以来的关心关注和帮助支持表示感谢。吴超仲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吴超仲从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服务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升级,培养应用型科创人才、服务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有效对接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探索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实践。

湖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理事长、湖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社教以“建好一流应用型大学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作联盟工作报告。李社教指出,联盟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搭建平台、交流合作、服务地方、共谋发展”的初衷和原则。联盟高校瞄准湖北省“三高地两基地”现代产业体系和“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和服务三大都市圈建设,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设置了一大批引领和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集群,培养了一大批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汇聚了一大批理论扎实、技能高超的“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建立了一大批现代产业学院、产业研究院、校企联合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产出了一大批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好、服务产业创新的科技创新成果。他表示,在省委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联盟高校将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持续在提升办学水平和内涵式特色化发展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建好用好各类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和支撑地方高质量发展。




会上举行了联盟轮值主席单位交接仪式、新入盟单位授牌仪式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秘书长、合肥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宋海峰作题为《坚持办学定位保持特色发展》的专题讲座。宋海峰结合合肥大学的办学历程和特色定位,介绍了合肥大学通过持续发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推动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提升应用型大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力的经验。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晓以《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卓越汽车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为题,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彦铎以《多措并举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奋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为题,湖北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冯运仿以《坚持“产教融合” 推进“校地共生”》为题,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校长储祖旺以《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管理》为题,襄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陈徐平以《厚植深耕共建人才新沃土 赋能融智提升新质生产力》为题,分别结合所在单位情况和工作实际作主题发言。


16日下午,与会人员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的审核评估与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创新发展”两个议题开展专题研讨。

另悉,联盟在15日召开了理事会,研究通过了联盟工作报告、入盟单位申请和新一届联盟轮值主席单位。截至目前,联盟已有40家成员单位,含35所高校和5个合作企业。 (湖北省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秘书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