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产教融合 > 正文

办湖北的经济学院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12-04 审核人: 编辑:刘凯】

“十三五”期间,湖北经济学院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扎根荆楚做研究、服务湖北出成果,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瞄准应用研究方向,打造研究平台,汇聚研究队伍,围绕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选题,集中力量攻坚,主动发声发力,着重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政策依据、决策参考、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为湖北“挺起长江经济带的脊梁”发挥支撑作用,致力于办“湖北的经济学院”。

构建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湖北是全国首批低碳省市试点省份之一,也是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加快低碳转型,建设运行良好的碳交易市场,实现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双重目标,是建设“生态湖北”的现实问题。对此,湖北经济学院主动担纲,2012年获批建设“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我省唯一的碳排放权交易研究机构。该中心集聚了一大批低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遵循“需求导向、协同创新、改革驱动、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致力于为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持,集中研在区域体系设计、配额总量、配额分配、管理条例等重要课题,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设计、制度办法起草、碳排放核查、登记注册系统和交易系统开发等领域,对建设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协同创新中心全面主导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制度设计和政策研究工作。2015年完成《湖北省分行业碳控排系数编制方案》,在碳排放权配额中引入分行业碳控排系数,充分体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行业影响的差异性,提高了配额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程度地发挥碳交易体系的减排激励效果,降低碳泄漏风险。分行业碳控排系数在《湖北省2015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和《湖北省2016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中被连续采用。

2014年,湖北经济学院张奋勤教授牵头的《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制度研究及能力建设》课题,获批国家发改委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计划,获赠资金200万元。作为该项目的重要构成内容,2015年,协同创新中心和省发改委联合主办“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培训班”,来自湖北省各地市州应对气候变化机构的主管领导、业务骨干、专业人员等140多人接受了培训。

2017年,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温兴生在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建言《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助推湖北绿色低碳发展》,分析了建设武汉全国碳市场中心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碳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具体建议,得到省政协高度重视。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办公厅将温兴生的发言稿修改提升为全国政协提案线索,形成驻鄂全国政协委员会联名提交的《关于支持湖北武汉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的提案》,目前已经全国政协审查立案,提案号4190,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环保部会办。

运用大数据精炼湖北改革发展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找准重大课题,聚焦深化改革,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是实现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重大战略目标,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2014年以来,湖北省已累计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将近700项,要在2020年实现中央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后续的改革任务更加繁重。然而,改革任务推进次序有先后,改革任务攻坚有轻重缓急。要在众多的改革任务中识别出当前社会、经济改革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不仅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改革精神,而且要立足湖北社会和经济改革实际,还要关注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为了找准当前湖北发展面临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湖北经济学院中国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湖北分中心组建研究团队,运用大数据技术,精炼出“2017年湖北社会、经济改革探索十大问题”。他们紧紧围绕中央和湖北重要改革政策、湖北社会和经济改革实际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三条主线,抓取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湖北频道、省内传统纸媒网站、政府官方微博三大类互联网数据,滤取关键数据并分析关注度、地域和时间分布特征,关联分析2016年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历次会议精神、近5年湖北省委和省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点项目、湖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2014年以来湖北部署的重大重要改革任务、湖北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心近3年研究成果,进行深度挖掘,最终确定了2017年湖北社会、经济改革十大重点和热点问题:(1)湖北养老服务市场的建立和完善问题;(2)推动湖北自贸区建设问题;(3)构建基于财政金融联动的湖北绿色生态农业体系问题;(4)湖北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问题;(5)湖北创新政府资源配置方式体制机制问题;(6)推进湖北长江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问题;(7)湖北政府信用体系构建问题;(8)深化湖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9)实施湖北“一带一路”战略的金融支持问题;(10)打造武汉国际文化大都市问题。

“十大问题”研究报告先后呈送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改革办)、西安交通大学,获得一致好评。认为研究成果与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改革任务相吻合,契合了习总书记“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改革思想,突出了省委、省政府的改革重点,体现了湖北改革的共性问题与区域特色,反映了湖北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做好湖北水文章

湖北作为“千湖之省”,利用和保护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对我省实现“一元多层次”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湖北经济学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于2010年3月联合设立湖北水事研究中心,将研究方向精准定位于湖北的水事研究,基于湖北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战略层面,紧扣湖北地域特色,围绕水资源领域的独特问题,形成了一系列质量高、能落地、有实效的研究成果。

水事研究中心成立以来,连续八年承担湖北重大调研项目,持续研究湖北水资源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完成了《湖北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提出了深化湖北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一体化的政策制度体系。实质参与湖北地方水资源保护相关立法工作,湖北涉水最为重要的两部地方性法规——《湖北湖泊保护条例》、《湖北水污染防治条例》直接采纳了中心提出的多条建议立法条文,成为法规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水事研究中心的价值和研究人员的专业水平,省人大法工委对此专门发函向中心表示肯定与致谢。中心秉承“解决问题、快速响应”的原则,紧跟湖北最为紧迫的水问题,积极响应我省重点湖泊单独立法要求,承担了《梁子湖湖泊保护条例》(专家建议稿)的研究起草工作;为了解决2016年湖北破垸分洪后续问题,积极承接了《湖北省退垸还湖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这些研究既具时效性,又有针对性,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掷地有声”。水事研究中心先后获得了湖北省首届政府环保奖、“十二五”十大智库奖,向省委提供的7份建议获得省领导签批,许多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政策决策。水事研究中心还与省湖泊局合作成立了湖北省湖泊保护学生实习基地,成为我省唯一以湖泊保护为主题的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围绕水资源,做好水文章”,既是水事研究中心的发展原则,也是中心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落脚点。未来,水事研究中心将继续发挥既有优势,站高谋远,务实重行,构建湖北水战略高端智库,为湖北水资源保护与发展贡献力量。

当好湖北金融发展与安全的参谋

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10月,由湖北经济学院建设,以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为依托,开放式运作,集中研究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湖北金融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研究中心始终跟踪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与形成自身特色相结合的科学研究理念,紧紧围绕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主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一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出版了学术专著10余部,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湖北省政府重大招标课题10多项。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经济研究》、《财贸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中,30多篇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权威刊物转载。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0多项。

为了对湖北金融发展提供有效建议和决策支持,研究中心每年公开向社会招标省级重大、重点科学研究项目,并结集出版《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研究报告》,围绕湖北金融发展理论与实际开展研究,强调理论指导性、科学性、创新性、务实性,紧密联系实际,开辟银行篇、证券篇、保险篇、外汇篇、农村金融篇。在省政府金融办和武汉市政府金融办的大力支持下,中心调集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对当年的金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地专题研究,与政府部门和实务部门深化合作,中心组织撰写的2015年年度报告《碳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研究》和2016年年度报告《新常态下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研究》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发行。研究中心加强校、政、行、企合作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发挥政府决策咨询的智囊作用。2016年,研究中心承接各类横向课题6项,完成《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江汉区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横向课题研究目前,湖北省以及武汉市金融发展规划已获批准并作为正式文件公开发布。

凝智聚力服务新农村建设发展

湖北经济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11月,是省教育厅直接支持的5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之一。自成立以来,新农村研究院一直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着力建成省委省政府建设发展新农村的思想库、智囊团,聚焦我省新农村发展建设彰显特色,扎根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实际,开展服务于政府决策的应用型研究。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连续4年出版《湖北新农村发展研究报告》,出版专著四部,成果获省领导批示5篇,获奖4项,研究成果得到政府和社会广泛好评。众多成果中,新农村研究院受中农办委托课题获得重大突破,是研究院发挥集体智慧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典型范例。

2014年4月,中央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调研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函》(中农函[2014]43号),委托湖北经济学院新农村研究院就“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问题对武汉农村产权交易所进行专题调研。这是新农村研究院首次接到国家层面的调研委托课题,是中农办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相关改革方案出台的重要参考。

此次调研任务重、级别高、时间紧。4月底,湖北经济学院派出3名校领导,组织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领域骨干研究人员10余人组成课题组,连续集中工作2个月,专赴武汉农村产权交易所、武汉市新洲区、襄阳市南漳县、宜昌市夷陵区,实地召开座谈会10余场,完成文献综述3万余字,形成高质量研究报告,按时寄送中农办审阅。

辛苦的付出获得了可喜的回报,成果主要部分全文发表在中央党校出版的《理论动态》杂志上,并获得2014-2015湖北重大调研成果奖二等奖。研究成果得到中农办高度评价并专门发来感谢信(中农函[2014]134号),明确表示将继续同湖北经济学院新农村研究院合作。

深入基层,整合资源,发挥集体智慧,以研究农村问题为己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新农村研究院还将继续努力前进,以求产出更多更好的成果,为湖北新农村发展建设做出更多更实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