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师资建设 > 正文

武汉工商学院“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总结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11-02 审核人: 编辑:刘凯】

武汉工商学院作为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坚持全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着力打造一支“既具备专业理论素养、又具备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队伍,使之成为学校转型发展的着力点,促进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资格认定

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要求,培养自有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养,二是引进学校专业发展需要的企业人才,担任学校的企业导师。

校内“双师双能型”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非教师系列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具备良好的实践实训能力,还要获得一定的实践性教学科研成果。

校外聘请的企业导师必须熟悉本学科专业领域发展最新动态和成果,实践经验丰富。他们或者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在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或者在业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学校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引进。从2015年开始,结合学校专业特点,重点选拔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来校担任企业导师,截止目前共引进企业导师 177人。

二是重视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学校从2014年起,共派出136人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让教师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强化实践技能。教师实践结束后,学校人事部对参与实践的老师进行考核,同时组织他们在校内开展交流活动,并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是建立校内“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基地。学校已建成“六个实验教学平台”,配备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为教师搭建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目前,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已经形成。

四是建立健全机制,推动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型。学校制定了《武汉工商学院“双师型”教师资格评定办法》《武汉工商学院教师岗位实践管理办法(试行)》《武汉工商学院本科生校外企业导师聘任及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不断推动专业教师自觉向“双师双能”转型。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和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补贴。

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为309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9%,仍显相对不足,还不能充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进一步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转型

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和转型,学校、企业和学院三方形成合力,通过一系列的教师培养方案,如“双百计划”、“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和“双师双能型教师评选”等,打造一支能充分满足学校转型发展需要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聘用和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应用型教学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能岗匹配、绩效导向的人力资源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引导教师培养双能素质,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切实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项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改革中。

同时,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建设,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高层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新建6-10支“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